學院活動課程錄取名單公告(校內)_2020暑期國際課程「文化探索・服務創新:博物館文物典藏與應用」July 8, 2020學院活動2020暑期國際課程── 「文化探索・服務創新:博物館文物典藏與應用」 課程錄取名單公告(校內) 課程一 漢字文化圈的探索:博物館典藏文物的鑒賞及文化思索 正取(共24名) 108101041 106101023 108461014 107101031 108260021 107101004 106101027 106101054 107204030 108556004 106405143 108556003 105205063 106506036 106405199 106506004 106101028 105506033 106101052 105506006 105306039 106506043 106101020 106207320 備取(共11名,依照備取順序排列) 備取1 106101065 備取2 107506013 備取3 106101062 備取4 107506033 備取5 106101053 備取6 107506031 備取7 106101046 備取8 107209048 備取9 107101080 備取10 107506037 備取11 104506017 課程二 「知識櫥窗」的服務創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行銷 正取(共23名) 108206032 108364133 1719881870 109364208 108364129 107501029 108364202 106405178 108364215 105509310 108364118 107405118 109364112 105101067 109364105 106101019 106364212 106101042 108364124 107101056 108364126 107101070 st60130jin@gmail.com (科智所一年級新生,未有學號) 備取(共12名,依照備取順序排列) 備取1 106510003 備取2 107204013 備取3 107501053 備取4 108464006 備取5 106560002 備取6 107702037 備取7 106203069 備取8 108259003 備取9 105209032 備取10 106305111 備取11 108462007 備取12 106504046 說明事項: 請兩門課程的正取同學務必至政大信箱收信,於7/15前填寫信件附件中的「切結書」並回傳,方算報名成功。若逾時未回傳,即視同放棄修課資格,並將依序遞補。 本計畫兩門課程為109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學分將計入109-1修習之列,並由開課單位(人文創新學程、科智所、中文系、日文系)手動加簽修課學生。因此,請修課同學確實完成109-1註冊作業,且無至國內外學校交換、休學、保留學籍或退學之情事。若因上述或其他原因而未註冊,教務處將依學校規定刪除選課記錄。 此密集課程期間若無故缺席,成績將被以不及格評之。又,本課程成績評定後,不得棄修或退選。 依據本校108學年度學雜費收費基準,修習本計畫課程之學士班延畢生及碩士班學生(含本地生、僑生、外籍生) 需繳交2學分費,相關收費事宜將另行公告於本網站,敬請留意並準時完成繳費。 Instructions: To accept the offer of admission, please check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email inbox for the acceptance notice, fill out the affidavit attached, and send it back by email on or before July 15. Failure to send back the affidavit on time will result in forfeiture of candidacy for admission. The admission offer will then be given to the next applicant on the waiting list. Credits for the two classes offered will be recorded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academic year 2020. Students will be registered through a manual process by the departments offering the classes (X Colleg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Department of Japan). To receive course credit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registration for the first semester of academic year 2020 on time, and should not have any plan to participate in domestic or overseas exchange programs, take leave of absence, apply for student status retainment, or drop out during the semester. If students fail to register during the semester for reasons above or any other reasons, the NCCU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will remove the course credits and record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regulations. Absence without valid excuse during the course delivery period will result in a failing grade. In addition, students cannot withdraw from the classes after grade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CCU tuition fee schedule of academic year 2019,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ith deferred graduation statu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cluding local students, overseas compatriot students (in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u)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required for pay fees for two credits on time, please check this website for fee information to be posted.... Read more...2020暑期國際課程──「知識櫥窗」的服務創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行銷June 19, 2020學院活動2020暑期國際課程── 「知識櫥窗」的服務創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行銷 課程名稱 「知識櫥窗」的服務創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行銷 Service Innovation in the Knowledge Cabinet: Cultural and Creative Marketing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課程日期 109 年 8 月 31 日到 109 年 9 月 5 日 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科智所、中文系、 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之合開課程,透過具體文物的接觸,帶領同學進入歷史、藝術、展示、創意設計與行銷等學理知識或實務運作的世界。課 程採取國際與本國學生共同組成的小組學習模式,詮釋與反思華人文物與文化,並在此過程中促進不同國家學生的相互學習、協作。 授課語言: 英語 授課教師:張瑜倩 協同師資:淵田雄、林國平、毛舞雲、賴芷儀 授課時數: 36 小時( 2 學分課程) 授課方式:密集授課 招生人數規劃: 21 人(含國際學生 7 人) 招生方式: 1. 對內招生:優先招收日文系、中文系、科智所、人文創新學程之碩士、學士生, 餘額 得由他系所學生依序遞補。 2. 對外招生:(1)招收世界各地之國際學生,包含已在臺灣各大專院校就讀大學部或研究所之學位生、交換生、短期訪問生 。(2)邀請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早稻田大學,選薦同學參加 。 課程日期與內容 日期 內容簡介 8月31日(一) 第一節:課程介紹 第二節:臺灣與日本的博物館文創行銷 9月1日(二) 第一節:文創商品開發與行銷 第二節:故宮的服務創新 9月2日(三) 第一節:策展與文創行銷 第二節:世界級博物館的文創行銷 9月3日(四) 故宮參訪 9月4日(五) 第一節 分組討論並確認學習成果發表內容 第二節 學習成果發表 9月5日(六) 反思與回饋 報名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vHSqUbITzasE1LNe38lvEFu-6Q9azJJs1Fkfb-XS-zGvZw/viewform Service Innovation in the Knowledge Cabinet: Cultural and Creative Marketing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nstructor: Dr. Yu-Chien Chang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Dr. Takeshi Fuchida (Tama Art University, Japan) NPM Instructors: Dr. James Quo-Ping Lin; Dr. Chih-I Lai; Ms. Wu-Yun Mao Language: English Credit: 2 Number of students: 21 (including 7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14 local students) Course Duration: 31 August 2020 ~ 6 September 2020 (intensive course) Classroom: 260102 (Building of Commerce) Contact: y.chang@nccu.edu.tw Course Objective The creative economy has become a powerful transformative force in the world today.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intellectual capitals and creative resources is now being invested in bo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is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growing sectors in terms of income generation, job creation and export earnings. Taiwan government promulgated ‘La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2010 to actively exploit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 For the past few years, not only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the industries have put much efforts and investment into these industries. This course welcomes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ities. Co-work with one of the top museums in the world,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s well as Tama Art University Museum to deliver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give a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this course will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economy in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Taiwan and Japan) and practice for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cultural products.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will include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practical workshops, exercises as well as museum visits. This course is also designed to operate at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ing. It focuses on case studies, discussions as well as group project.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ad textbook chapters and cases before each class and to participate in intensive and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particular service innovation and marketing; moreover, how the museum sector operates in thi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Taking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s the learning locale to learn service innovation and marketing in museum practice.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e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operates in cultural marketing To Introduce practice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o learn principles of developing cultural products by using museum objects. To work with people in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ities and to enhance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This is a hands-on course, which means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but also to apply them in the real world. Course Schedule Time Topics Instructors Readings 31 August (Monday) 9:00-12:00 Course Introduction Yu-Chien Chang TBC 14:00-17:00 Introduction of practice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in particular the museum industry Yu-Chien Chang Takeshi Fuchid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Museums (2010), Enjoy Taiwan’s Museum” 1 September (Tuesday) 9:00-12:00 Cultur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Yu-Chien Chang NEMO (2017), “Museum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Progress” 14:00-17:00 Service Innovation in museums Dr. James Quo-Ping Lin (NPM) Tsaih, R.-H., Lin, J. Q.-P. & Chang, Y. (2014).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nd service innovations. IT Professional 4(7), pp. 1-24. 2 September (Wednesday) 9:00-12:00 Curating and Cultural & Creative Marketing Dr. Rebecca Chi-I Lai (NPM) McKenna-Cress, P. & Kamien, J. (2013). Creating Exhibitions. New York: Wiley. 14:00- Cultural & Creative Marketing in world-famous museums Dr. Yu-Chien Chang Rodner, V., Preece, C. & Chang, Y. (2019), Country branding through the arts: The role of museums in positioning nation on the global market. In Ekstrom, K. M. (ed.), Museum Marketization: Cultural Institutions in the Neoliberal Era. London: Routledge 3 September (Thursday) – NPM visit 9:00-12:00 Cultural licensing strategies at the NPM Wu-Yun Mao Pantalon, R. E. (2013),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Museums. Geneva: WIPO. 13:00-17:00 NPM visit – exploring museum objects and preparing for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4 September (Friday) 9:00-12:00 Polish the prototype of cultural products Yu-Chien Chang 14:00-17:00 Final presentation Yu-Chien Chang Takeshi Fuchida 5 September (Saturday) 9:00-12:00 Final wrap-up Yu-Chien Chang Takeshi Fuchida 14:00-17:00 Reflection and Feedback Yu-Chien Chang Assessment Class Performance: 20% Final Project Presentation: 30% Final Project Written Report: 30% Peer Review: 10% Self-Reflection Report: 10% Registration Form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vHSqUbITzasE1LNe38lvEFu-6Q9azJJs1Fkfb-XS-zGvZw/viewform... Read more...2020暑期國際課程──漢字文化圈的探索:博物館典藏文物的鑒賞及文化思索June 18, 2020學院活動2020暑期國際課程── 漢字文化圈的探索:博物館典藏文物的鑒賞及文化思索 課程名稱 漢字文化圈的探索:博物館典藏文物的鑒賞及文化思索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s: The Appreci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Museum 課程日期 109 年 8 月 31 日到 109 年 9 月 5 日 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日文系、中文系、 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之合開課程,透過具體文物的接觸,帶領同學進入歷史、藝術、展示、創意設計、數位科技等學理知識或實務運作的世界。課程採取國際生與本國生共同組成的小組學習模式,詮釋與反思 華人文物與文化,並在此過程中促進不同國家學生的相互學習、協作。 授課語言:華語、日語 授課教師:曾守正、鄭家瑜、蔡瑞煌 協同師資:連清吉、郭鎮武、周維強、浦莉安 授課時數: 36 小時( 2 學分課程) 授課方式:密集授課 招生人數規劃: 21 人(含國際學生 7 人) 招生方式: 1. 對內招生:優先招收日文系、中文系、科智所、人文創新學程之碩士、學士生, 餘額 得由他系所學生依序遞補。 2. 對外招生:(1)招收世界各地之國際學生,包含已在臺灣各大專院校就讀大學部或研究所之學位生、交換生、短期訪問生 。(2)邀請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早稻田大學,選薦同學參加 。 課程日期與內容 日期 內容簡介 8月31日(一) 第一節:課程介紹 第二節:鑒往:中華文化與漢字文化圈 第三節:知來:博物館與數位科技 9月1日(二) 第一節:冊府英華:故宮圖書文獻的內容與運用 第二節:實物與幻真:故宮典藏文物的多媒體賞析 9月2日(三) 第一節:筆墨與天工:故宮書畫、器物的內容與鑒賞 第二節:經典之美:觀看故宮文物的方法 第三節:分組討論與論題發想 9月3日(四) 故宮參訪 9月4日(五) 第一節 分組討論並確認學習成果發表內容 第二節 學習成果發表 9月5日(六) 反思與回饋 報名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vHSqUbITzasE1LNe38lvEFu-6Q9azJJs1Fkfb-XS-zGvZw/viewform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109学年度夏休み期間の国際授業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Center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Studies 文化探索・社会貢献・イノベーション:博物館の収蔵品と応用計画 ★ 科目名: 日本語:漢字文化圏を探索:博物館の収蔵品鑑賞及び文化の再認識 英語: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s: The Appreci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Museum ★ 開講時間: 2020年8月30日~2020年9月6日 ★ 授業概要: 本講義は日本語文学科・中国文学科・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による横断講義である。実際に文物を鑑賞し、その文学・歴史・芸術・文化・展示方式・デザイン・デジタル技術などの世界を紹介する。授業方式として、本国籍と外国籍の学生にグループを組んでもらい、共に中華文化・文物について学習し、その文化を改めて考える。 ★ 授業で使用する言語:中国語、日本語 ★ 担当教員:曾守正、鄭家瑜、蔡瑞煌 協同担当教員:連清吉、郭鎮武、周維強、浦莉安 ★ 授業方式:集中講義 ★ 総授業時間: 36時間(単位数:2) ★ 受講予定人数:21人(外国籍学生7人を含む) ★ 履修申込: 1. 政治大学構内:日本語文学科、中国文学科、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人文創新學程の学部生・院生を優先し、定員未満の場合、他の学部生・院生で補足する。 2. 外部申込:(1)世界中の外国籍学生、台湾の大学・大学院に在学中、交換留学中、短期留学・特別聴講生も含む。(2)日本 長崎大学多文化社会学部、立命館大学文学部、早稲田大学の学生を招いて、選抜制で参加者を選ぶ。 ★ 授業日程と内容 日程 授業內容 8/31(月) 一時間目:オリエンテーション 二時間目:中華文化と漢字文化圏 三時間目:博物館とデジタル技術 9/1(火) 一時間目:故宮博物院の図書文献紹介とその応用 二時間目:マルチメディアで故宮博物院の文物を鑑賞 9/2(水) 一時間目:故宮博物院の書画・器物の紹介と鑑賞 二時間目:故宮博物院の文物を鑑賞する方法 三時間目:グループディスカッション・発表題目提出 9/3(木) 見学:故宮博物院 9/4(金) 一時間目:グループディスカッション・発表準備 二時間目:学習成果発表会 9/5(土) 検討とまとめ 參加申込表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vHSqUbITzasE1LNe38lvEFu-6Q9azJJs1Fkfb-XS-zGvZw/viewform... Read more...2020暑期國際課程──「文化探索・服務創新:博物館文物典藏與應用」計畫 課程說明June 18, 2020學院活動2020暑期國際課程── 「文化探索・服務創新:博物館文物典藏與應用」計畫 課程說明 課程特色 「文化探索・服務創新:博物館文物典藏與應用」計畫跨越知識領域、單位編制與國家,結合本校文學院、外語學院、商學院教師,並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日本多摩美術大學與早稻田大學教授等師資,共同策劃的國際課程。 本計畫課程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研究與學習的探究場域,以臺、日和其他國家學生共同組成合作學習有機體為特色,期待同學透過國立故宮博物院或臺灣重要博物館典藏的具體文物,理解歷史,鑑賞藝術,進而展開文化探索。在探索的途徑上,以靜態展示、多媒體互動,或文創設計等角度,嘗試轉譯文物自身的訊息、敘述文物創作的語境,並以創意或新材質,表現當代心靈與歷史文物「對話」的紋跡。 課程主題 中華文化的特質與發展。 中華文化的傳播與漢字文化圈的共振。 博物館文物的典藏情形。 博物館文物的內涵及其文化意義。 博物館文物的研究、轉譯、展示。 博物館文創商品的開發及行銷。 博物館的異業合作及國際化。 課程名稱 本計畫共開設兩門課程: 一、漢字文化圈的探索:博物館典藏文物的鑒賞及文化思索 二、「知識櫥窗」的服務創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行銷 上述兩門課程透過博物館典藏的具體文物,帶領同學從文物的歷史、形式、內容等角度,展開深入的探索,一方面開拓並累積歷史、藝術、文化方面的知識,進而轉入鑑賞與評述的感受反思層次;另方面引導同學轉譯自己習得的知識,或以 文字、影像描述文物相關訊息,詮釋文物的形式與內容,或將創意巧思表現於新媒體或商品之中,產生分享或行銷的效果。簡言之,前者側重學習者個人素養的提升,後者側重學習者表達能力的強化。 在學習過程中,本國籍學生面對自我文化中的歷史文物,可以撫今而追昔,重新認識自我文化的內涵;外籍學生則可從他者的角度,觀看異文化的歷史成品,並回扣自我文化的問題。因此,在具有文化差異的學習環境中,彼此詰問駁難、互助合作,應可產生多元而辯證的學習效果,此應有助於人文精神之建立。在「往昔與現今」、「自我與他人」的交織綜合下,本國學生可藉由外籍學生的「旅人之眼」,重新觀看自己所孰悉的歷史文化;而外籍學生能在本國學生的協助下,深入認識珍貴的歷史文物。這種具有歷史縱深、知識延展的學習環境,應能培養胸襟廣闊、見識博通的年輕學子。 詳細課程資訊 漢字文化圈的探索:博物館典藏文物的鑒賞及文化思索 →→→ http://hidschool.nccu.edu.tw/2020/06/18/2020summer_courses_eccc/ 「知識櫥窗」的服務創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行銷 →→→ http://hidschool.nccu.edu.tw/2020/06/19/2020summer_courses_npm/ 報名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vHSqUbITzasE1LNe38lvEFu-6Q9azJJs1Fkfb-XS-zGvZw/viewform 課程學制 本計畫課程為學士、碩士合開課程。另歡迎外籍博士生選讀。 課程學分 本計畫課程為兩學分。本校學士班學生免收學分費,本校碩士班學生及外校學生則依本校規定繳交學分費。 授課方式 本計畫課程採密集授課方式, 課程時間為:2020年8月31日(一)至2020年9月5日(六) 本校學生先上課後灌檔,課程成績計入109-1學期學分。成績經評定後,不得退選。 課程評量 本課程以分組學習成果報告為主要評分標的,評分內容包括: 口頭報告:30%、簡報內容:30% 課堂表現:20%、同儕互評:10% 自我反思:10% 密集課程期間,無故缺席者,成績概以不及格評之。 計畫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計畫合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課程開課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中文系、日文系、科智所、人文創新學程 2020 Summer International Courses “Cultural Explor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The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useum Exhibits” Project Description of Courses Features of Courses The “Cultural Explor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The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useum Exhibits” Project (“Project”) crosses boundaries of disciplines, institutions and countries and coordinates collaboration amo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from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and College of Commerce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Museum”), School of Global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Nagasaki University, Tama Art University and Waseda University in Japan, and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courses. Using the Museum as field for research and study, the Project courses feature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s of students from Taiwan,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study important exhibits collected by the Museum and other important museums in Taiwan,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ppreciate art objects and explore Chinese culture. The ways of exploration include static exhibition, multi-media interaction, or creative design, etc., so that students can interpret and narrate the context of creative design of the exhibits, and use creative ways or new material to illustrate the “dialogue” between modern minds and historical relics. Topics of Cours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nfluence of the sphere of Chinese language Collection condition of museum exhibits Meaning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museum exhibits Research, interpretation and exhibition of museum exhibits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marketing of products inspired by museum exhibits Museum’s cross-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itles of Courses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s: The Appreci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Museum Service Innovation in the Knowledge Cabinet: Cultural and Creative Marketing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hese two courses use specific exhibits from the Museum collections to guide students in their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y,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exhibits. They are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accumulate knowledge in history, art and culture,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appreciate, evaluate and reflect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hibit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ir understanding gained from the courses through writing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which describe the exhibits, illustrate their forms and content, or through new media or creatively designed products, which produce marketing effect. In short, the former emphasizes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 cultivation, the latter emphasiz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esentation skill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local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examine the historical relics to evoke the past and contemplate the present, and to have a renewe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ultu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an observe historical relics of another culture from outsiders’ perspectives and reflect on questions about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s. Therefore, i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participa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students can question and challenge, cooperate and collaborate with one another to achieve multi-dimensional and dialectic learning results. This environment ultimate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spirit. By intertwin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self and other,” the courses facilitate the ability for local students to view relics of their own culture through “traveler’s eyes,” i.e., to take on new perspectives about their own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cious historical relics with the help of local students. This learning environment steeped in history and knowledge is intended to broaden of the mind, knowledge, experience of young learners. Course inform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s: The Appreci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Museum →→→ http://hidschool.nccu.edu.tw/2020/06/18/2020summer_courses_eccc/ Service Innovation in the Knowledge Cabinet: Cultural and Creative Marketing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 http://hidschool.nccu.edu.tw/2020/06/19/2020summer_courses_npm/ Registration Form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vHSqUbITzasE1LNe38lvEFu-6Q9azJJs1Fkfb-XS-zGvZw/viewform The courses are for students currently pursuing bachelor’s or master’s degrees, international Ph.D. students are also welcome. Number of credits Two. NCCU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re eligible for credit fee exemption, NCCU master’s program students, students from other universities in and outside Taiwan are required to pay credit fee in accordance with NCCU regulations. Course Delivery The intensive courses are taught between August 31 (Monday) and September 5 (Saturday), 2020. After acceptance into and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s, NCCU students’ grades will b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2020 academic year. Once grades are determined, students cannot withdrawal from the courses. Course Assessment Course grad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final group project, assessment criteria include: Final Project Presentation: 30% Final Project Written Report: 30% Class Performance: 20% Peer Review: 10% Self-Reflection Report: 10% Absence without valid excuse during the course delivery period will result in a failing grade. Project execution: Center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Co-sponsor: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ourses offered by: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Japan, Gradua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X College, NCCU.... Read more...108-2 期末聯展──去山裡學June 12, 2020學院活動疫情來了,我們逃學,往森林、往山裡去。我們離開教室,進入沒有牆的學校。這裡沒有上下課時間,沒有課表。 有逃走的學生、追出來的老師、住在附近的陌生人,但進入了,就都混在一起。有些學生變成老師、有些老師變成山、有些陌生人變成我們。 在樹之間、在泥土裡、在流水圈住手的時刻,藏著的和不知道的事就全部知道了。 ────────────────── 2020夏 人文創新學程期末聯展 @創意實驗室 6/12 (五) 10:00 開幕式暨「#跨界實驗室」作品發表 16:00 「#跟大師學習_永續與社會創新」成果報告 6/14(日)@河堤邊我們還在設法命名跟指認的那片草原 17:30-20:00 #去山裡學 6/16(二) 19:30 《#狂人的冷屁股欠教育》戲劇公演 6/18(四) 10:00 閉幕式暨「#洞察與想像」行動報告 6/12-6/18 #靜態展... Read more...108-1開幕茶會 ── X怪集物語活動花絮September 23, 2019學院活動今年秋天,X College 以「怪集物語」之姿開張,集結各路奇人怪事,你想像得到的大學課程、工作坊介紹,或你想像不到的 live band、市集,都在這個晚上發生。 「吃」一直都是我們每一次活動的邀請函。當晚天色由橙轉紫,人們姍姍來到創意實驗室,便已有美食茶飲 buffet 暖和了整個空間。無論是早已熟悉這裡的老朋友,或是初來乍到的新面孔,都能在廚房吧台邊、在席地而坐的木地板上,因為美食輕鬆地相遇、相談,展開對這學期的新想像。 開場表演也是我們的慣例。這次由辦公室助理(這職位還真不容易啊包山包海包表演XDD),同時也是 X 書院第四屆畢業的沛沛、楊筠、文瀚帶來的 live band 表演,唱著鄭興的 〈愛情朝九晚五〉以及《玩具總動員》的主題曲 “You’ve Got a Friend in Me”,彷彿讓人感受到創意實驗室的過去和未來,在此刻凝聚在一起。學生來來去去,在這裡交了朋友、去外面的世界走跳,無論經歷多少,都能回到這裡來,一起聽幾首歌。一如沛沛的開場邀請:「為自己找一個舒服的方式,認識新的朋友、新的故事,或買一個新的東西回家吧!」 關於新的故事,我們每個學期都有源源不絕的精彩內容可以說,也有幸一直得到許多校內外資源、人力的支持,讓創意實驗室有更大的實驗空間。上個學期,學生們透過修習〈跨界實驗室〉打開跨領域的大門;這個學期,他們即將以〈跨界專題X計畫〉收合與應用所學。除此之外,更有多達15 門實作與理論兼具的選修課,例如由具有多年業界經驗的李昀叡老師開設的〈創造奇趣體驗的互動科技〉,學生將有機會體驗逼真的海底 AR / VR 互動科技;擁有十多年廣告圈資歷的林晏伃老師則開設〈跨界旅行書寫〉,帶領同學更深層探索時間與空間的旅行,並將獨特的經驗轉化為文字。隨著每學期的推進,我們的課程也更加多元豐富,期盼能為同學們的跨域學習之路打開大門。 除了課內紮實的學習,課外「工作坊」一直以來都是創意實驗室的招牌。本學期的工作坊跨足科技、人文、藝術,包括:數位內容碩士畢業的鬼才黃新帶來〈世界創造工作坊〉,透過輕鬆幽默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簡易上手程式,並帶領學生以 Unity 軟體打造遊戲;臺灣原創音樂劇團隊 C Musical 講師群將帶來〈音樂劇創作工作坊〉;與叮叮咚創作研究所及影市堂電影製作發行公司合開的〈影視開發提案工作坊〉;往深層潛意識探索的〈夢工作坊〉及〈家族排列工作坊〉 等。 在一連串課程介紹後,怪集物語的重頭戲──市集擺攤──熱烈開張。比起老師們來開課,創意實驗室更多是由學生運轉而成的奇妙場域,一如陳文玲老師所說:「學生來到這裡,帶一點東西離開,再回來,讓這個地方持續地有 新與舊的事物同時轉動。」現場攤位有販售手工甜點、二手好物、Andy’s Family手作布製品、祕魯聖木、陶瓷藝品、Heis 手繪明信片,甚至有易經卜卦攤位,人潮絡繹不絕。你能在這裡找到自己心儀的小物、為迷惘人生解惑,還可以聽無價的故事分享,如:暑假參與海外社會運動的同學,將香港反送中現場第一線的觀察真實呈現。 李蔡彥老師分享,X college 不僅僅想做到 教學場域翻轉,讓教室走出去、世界走進來,也相信所有來到這裡的人,不論你是理工腦或文青魂,都能感受到在大學裡有個「家」,有個歸屬之地。 這個家,想支持師生一起去探索未知的大學生活,並對世界提問:我們可不可以對大學有更多的想像?學習,有沒有可能不那麼呆板限制?大學生活,可不可以像是變形金剛一樣,走過死裡逃生但找到價值,或像政大濕黏的秋雨,你偶爾微厭世,但跟著四季變化,我們也能旅行到心裡的森林,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如果你也正在找一個 讓大學未竟之夢起飛的地方,歡迎光臨 X college,歡迎光臨創意實驗室。 更多照片與活動花絮,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xcollege.nccu/posts/2159684477470562?notif_id=1569206899784887¬if_t=page_post_reaction 撰文/任乙妤... Read more...人文創新學程成立公告June 27, 2019學院活動108學年第一學期 人文創新學程成立,以下為第一屆學程修習名單: 系級 姓名 系級 姓名 系級 姓名 系級 姓名 系級 姓名 民族四 黃怡萱 法律四 黃翊庭 廣電三 牛婕安 傳院二 謝繐宇 傳院一 韋佳婷 哲學四 王明瑄 中文三 曾韻頤 廣電三 曾靖茹 傳院二 莊聖麒 傳院一 甄曌珞 政治四 黃為翊 教育三 許湘筑 韓文三 張詠婷 傳院二 阮珮慈 傳院一 陳書伶 廣告四 丁芸禎 教育三 杜易瑄 韓文三 蔡淨俞 傳院二 葉佳寧 社會四 薛融暄 傳院二 黃憶憶 歐德三 賴瑞翎 傳院二 梁慧瑩 地政四 黃禾源 廣電三 湯淯綸 歐西三 秦佐 傳院二 羅予含 廣電四 鄭兆為 新聞三 李慈媛 法律三 陳楨 傳院二 黃彥晨 教育四 林昀靚 財政三 黃曉嵐 中文二 劉郁葶 傳院二 林怡君 經濟四 劉怡君 國貿三 蔡心柔 傳院二 黃婕 傳院二 陳品婕 國貿四 楊奇勳 企管三 葉芸汝 哲學二 應羽雯 傳院二 郭柏云 企管四 謝方娪 企管三 鄭聿庭 民族二 朱璦婕 傳院二 陳心純 風管四 陳文媛 廣電三 王妍心 企管二 高菲 傳院二 陳瑄蕙 廣電四 李世全 新聞三 周經倫 傳院二 陳慧軒 傳院二 李心瑜 廣電四 劉冠履 廣告三 陳馥寧 傳院二 王韻雯 傳院二 陳子瑜 廣告四 歐曉棋 廣告三 廖尹綸 傳院二 陳絲彤 傳院二 巫昱昕 廣告四 黃怡瑄 廣電三 李俐蓁 傳院二 陳妍如 傳院二 陳嘉萱 廣告四 陳彥蓉 廣告三 黃韵軒 傳院二 萬巧蓉 英文二 王慈昱 廣電四 何佳容 新聞三 胡皓棻 傳院二 李東炳 歐德二 姚玠玫 英文四 陳思元 廣告三 楊瀚文 傳院二 楊沛霓 傳院一 許文瀚 法律四 吳美萱 廣告三 任乙妤 傳院二 劉書妤 傳院一 林宣佑 以上學生透過: 完整參與107-1人文創新數位學院招生認證活動:未來一萬日 修習學院必修課:跨界實驗室 修習學院開設之任一長期工作坊(為期八週),且完成修課規定 修習學院開設之任二短期工作坊(24小時),且完成修課規定 申請成為駐室團隊並完成駐室計畫,或其他經學院認可完成實作計畫 得獲資格成為學程修習學生,未來可優先選修本學院所開設之課程。 學生依據施行細則規定修畢學分後,可向學程辦公室申請學程認證。 學程招生辦法將每學期彈性公告,請鎖定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資訊,其他有關本學程資訊請詳施行細則:https://reurl.cc/0qv9o... Read more...2019年暑期駐室團隊招募說明June 17, 2019Uncategorized / 學院活動2019年暑期駐室團隊說明 106、107學年駐室團隊 壹、關於駐室 一、什麼是「駐室」: 人文創新數位學院的大本營是位於藝文中心三樓的創意實驗室,除了開設課程、工作坊之外,也不定期招募學生創作團隊進駐,成為「駐室團隊」,可享有使用創意實驗室空間及器材之權利,同時也需執行創作計畫、參與成果展覽,透過實驗與實踐,成為跨域創新教學的一環。 二、暑期駐室開放空間&時間 人文創新數位學院(X學院)@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 7/20-9/6 週一至日9:00-17:00(配合藝文中心開放時間) 貳、權責說明 一、權益福利 1. 駐室期間,於空間開放時間,以及辦公室會議/工作坊以外之時間,可專屬或優先使用創意實驗室空間及器材。 2. 駐室期間,X學院所舉辦之內部訓練、學院活動、跨域工作坊等,駐室團隊將可優先參與。 3. 駐室期間,團隊進行實作專案所需之基礎費用(如材料費或活動補助),X學院將依與學院實驗教育相關性,按比例補助之。 二、責任義務 1. 駐室期間,因所有團隊共同使用創意實驗室空間及器材,務請配合學院辦公室進行暑期場地維護及器材盤點作業。 2. 108-1開學後,配合學院活動以實體展演發表成果(展品、圖文紀錄、影音紀錄等),並於九月底前提供結案報告書面檔案。 參、申請資訊 一、開放對象: 1. 108-1學院專題課「跨界專題:X計畫」修課生。 2. X學院院生。 ※ 項次1優先於項次2。 二、相關時程: 1. 7/8 駐室意願調查截止 2. 7/9-7/14 開放填報駐室申請資料 3. 7/15-7/19 擇日辦理駐室說明會暨場地協調會 4. 7/20-9/6 暑期駐室執行期間 5. 9/9 開學後配合學院活動發表成果展品/圖文紀錄/影音紀錄等 6. 9/30 繳交書面結案報告 三、聯絡窗口:林詩惠助教 linsh@nccu.edu.tw 政大分機62603... Read more...午夜過後,等不到的|2019創意實驗室春夏期末聯展June 16, 2019學院活動13,打破了12的平穩與完整,攪亂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秩序與祥和。在塔羅牌中,第13號牌正是死神,人們因為傳說、因為故事、因為聯想或因為象徵而害怕13,就像害怕死亡一樣。但在等不到的第13響午夜鐘聲之後,暗伏於恐懼底下的重生與轉變卻也蠢蠢欲動。 創意實驗室也走過13年,期間「死神」數度造訪,有些東西因此結束,卻也有些東西得以持續在黑暗中摸索,在混亂中開展,在幽微的月光下一點一滴匯聚成河。 2019年盛夏之際,歡迎來到創意實驗室,乘上探索盡頭的船,和我們一起感受13的混沌與魔法。 ——————————————— 午夜過後,等不到的|2019創意實驗室春夏期末聯展 @政治大學 創意實驗室 6/17(一)18:00 開幕式暨「你以為你是誰」表演工作坊展演 6/18(二)13:10 春天動筆工作坊見面會、 16:10 The Intricate World of Paper Cutting 工作坊見面會 6/19(三)13:10 換氣讀寫工作坊見面會 16:10 數位技術與狂想工作坊見面會 6/20(四)13:10 「創意與設計」作品發表 6/21(五)09:30 「跨界實驗室」行動報告 11:00 楊翠專題演講(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 12:30 閉幕式暨期末餐會... Read more...107-2課程說明會──從此刻開始,觸碰未來March 8, 2019學院活動107-2課程說明會──從此刻開始,觸碰未來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政大一如既往地在春雨連綿中迎來回歸的同學們,但也有些不一樣的火花,在濕冷的氣息中持續迸發。這週一上午,X學院舉辦了107-2的課程說明會,不但有許多對於學院有興趣的同學參與,而且邀請到了很多開課老師與工作坊講師,讓同學們對於課程的了解不再僅限於課程大綱裡的文字描述,而是能夠現場聽到老師們對於其課程的說明以及要求,讓同學在正式投入課堂之前,對課程內容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想像。 當天早上說明會開始之前,學院的運作基地──藝文中心創意實驗室──入口處便已經排起長長人龍,都是希望能更認識學院、參與學院課程而來參加說明會的同學。可見學院正式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從富有創造力與跨域特色的課程、活動出發,依舊吸引許多想嘗試各種學習路徑的學生。 活動一開始,學院助理李季帶來別開生面的開場表演,她現場演唱陳綺貞〈旅行的意義〉,引來熱烈掌聲。之所以選這首歌,是因為在廣告系陳文玲老師開學第一天寫給所有院生的「X家書」中,她分享了自己去西班牙的旅程經歷以及對於學院和同學的鼓勵:「開學,也像旅行,尤其,一個學期有四個月,處處都可能踢到鐵板……然而,儘管諸事不順,你還是得留在這堂課或那堂課裡,慢慢燉、細細熬,榮格學派時常引鍊金作為個體化的隱喻,如果勇敢地把已知的自己放入未知的容器裡,成分齊了、溫度對了、時間到了,轉化就會發生。」而這趟旅程,就從這場說明會開始。 接著,學院執行長李蔡彥老師擔任旅程導遊,帶領所有參與師生認識學院,包含學院理念、架構、課程規劃等。 隨後便是這學期的開課老師們輪番上陣,在短短的三五分鐘內,講解自身設計課程的構思、課程的核心以及課堂上將發生的內容。從由李蔡彥老師、曾守正老師、陳文玲老師合開的學院必修課「跨界實驗室」開始,到炙手可熱一位難求的「創意與設計」、聞天祥老師「電影評論寫作」,以及深入探討傳播與文創產業的林芝璇老師「社群媒體與行銷」、張瑜倩老師「文化創意產業管理」,還有帶領同學瞭解人與人關係的李宗芹老師「人際關係與溝通」、陳建綱老師「自由人權與市民社會」等等。這些不同議題、不同領域的課程在學院集結,體現了學院一直秉持的跨領域理念,盼讓院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面向,並嘗試整合、雜揉,再開創出新的學習或創作途徑。 除了校內紮實的課程外,學院也邀請到來自不同領域背景的業界講師開設為期八週的工作坊。例如這學期就和藝文中心合作,邀請到駐校的剪紙藝術家Tim Budden,將千變萬化的剪紙世界呈現在同學們眼前;專職寫作的李勇達老師、陳郁馨老師,將帶領同學練習如何更好地駕馭文字;身為專業表演工作者的鄧九雲老師,會帶來更多認識表演和肢體的方法;數位內容碩士班的學長古健樺、黃新則挑起指導數位技術的重任,讓同學們未來的創作能有更多元的展現形式與可能。 常說教學相長,在「教」的部分介紹完之後,就輪到一直在「學」的學生駐室團隊分享他們過往學習與創作的經驗歷程。駐室團隊通常會花一整個學期,在這個場域中進行對未知的探索,一起與學院嘗試各種創作、創造、創新和創業的可能。當天分享的團隊包含「春秋茶室」,旨在打造一個能讓人專心休息和放鬆的空間,以及已經在政大頗有名氣的「壞甜點」,總是能用美觀又好吃的甜點撫慰師生的心。 在最後,雖然已經到了午餐時間,很多老師同學們都要趕去上下午的課,但是仍有不少同學留下來參與師生交流的活動,和老師們圍坐在地上玩小遊戲、談天,在熱鬧的歡聲笑語中,體現了學院師生共好的精神。希望各位師生們在這次說明會後,對學院有更多的認識,並且得到一些不一樣的刺激和啟發,從此刻開始,觸碰未來。 (攝影、撰文/學院記者 楊瀚文) 觀看更多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xcollege.nccu/posts/1843180942454252?notif_id=1551971018366363¬if_t=page_post_reaction... Read more...107-2 「創意實驗室開新課」課程說明會February 15, 2019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107-2「創意實驗室開新課」課程說明會 活動介紹: 人文創新數位學院(簡稱X學院)承接創意學程、大學小革命、政大書院、轉注藝遊的理念與成果,以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為基地,一群師生運用人文社會知識,突破體制框架,創造虛實並務、新舊融合的跨領域平台,培養有勇氣面對未來、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政大人。 X學院於107-2開設學院入門必修課「跨界實驗室」,以及與校內其他院系合開跨域選修課,共計十一門,另開設主題多元的職人領路工作坊。在這次的課程說明會上,將集結課程與工作坊的老師們一同介紹課程,還有師生活動與交流餐敘,能讓老師同學們彼此更加認識,實踐「師生共好」的學院精神!想更瞭解X學院及課程的師生們千萬不要錯過囉! 報名由此去:http://bit.ly/2TUimDy ※餐點數量有限,請準時出席,以免向隅※ ... Read more...X學院107-1期末成果展January 7, 2019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107-1期末成果展】 活動介紹: 人文創新數位學院在107-1開設主題多元的工作坊,內容涵蓋肢體、手作、芳療、3D列印等,並招收學生駐室團隊,打造甜點品牌、茶室體驗及森林書店。這些創作內容即將在創意實驗室展出囉!歡迎大家在這個適合摸爬滾打的空間中,一同感受與想像千奇百怪的創作樣貌,願創意大神為我們灌注源源不絕的能量! 展覽時間:1/9(三)12:00 ─ 1/11(五)17:00 展覽地點:政大 藝文中心三樓 創意實驗室 ... Read more...教師社群工作坊──用香氣滋養身心靈吧!December 19, 2018學院活動教師社群工作坊──用香氣滋養身心靈吧! 為促進教師社群的交流,X學院於十二月舉辦兩場教師社群活動,以肢體探索、精油按摩為媒介,為各位師長在忙碌生活中提供一點調劑。 在繁雜勞累的日程裡,我們常常忽略了對於自己身體的關心,而骨盆又是其中承載最多卻最容易被忽視的部位。上周四在創意實驗室,專業芳療師巫琪利用芳香精油,藉由不同香味所帶來的感受,讓大家重新慢慢與自己的骨盆對話,並且溫柔地療癒骨盆以及自己的心靈。 巫琪擁有十四年的芳療經驗,擅長用植物的力量與雙手溫度來療癒生命,在這次的活動中,這個特點顯露無疑。而至於為什麼要著重在撫慰骨盆這一點上,巫琪說明了骨盆對於人的重要性。因為人類的骨盆支撐著我們站立,使我們有別於其他動物,是身體力量的來源。然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骨盆卻是一個長期處於壓抑而且也不容易被重視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女性而言,骨盆這一塊的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通過精油和按摩的手法就能夠舒緩這片區域的壓力,重新找回滋養身體的力量。 在這次的體驗工作坊,巫琪先用代表「扎根」與「土地」的岩蘭草開始與骨盆對話的過程,岩蘭草的氣味可以將在生活中浮躁不定的心思沉澱,讓人們更有力量。接著再分組,分別使用玫瑰天竺葵、月桂、依蘭的精油,帶領大家感受柔和的陰性能量,也通過佛手柑的味道來導引出大家身體中的陽性力量,並透過畫筆描繪、相互分享。 在香氣的影響下,大家跟著自己的潛意識,來了一場通往內心和身體最深處的旅程。巫琪也對不同的香味進行了有趣的說明,例如佛手柑的溫暖是冬季憂鬱的解藥,月桂和阿波羅的故事會帶給人有如母親懷抱般的安定感覺,依蘭帶來放鬆感、舒緩緊張情緒。最後,大家憑著自己的獨特感受,調配出一支只屬於自己的DIY芳香精油。 雖然,每個人對於氣味的感知不盡相同,但氣味正是與每個人自己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感官,精油其中更有著一種屬於植物本身的力量,透過這種力量,可以喚醒身體中不被人注意到的部分,能夠安定心靈,滋養身體。這樣的經驗對於平常事務繁忙的老師、同仁們,無疑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輕鬆,也是讓老師們探索植物、香氣、身體、心靈這四者之間的未知連結的機會,並從中體驗到生活的另一種面貌。 (攝影、撰文/學院記者 楊瀚文) 觀看更多相片:https://www.facebook.com/pg/xcollege.nccu/photos/?tab=album&album_id=1738050789633935... Read more...創作講壇傳授心法──擁抱不完美,勇敢創作吧!December 11, 2018學院活動創作講壇傳授心法──擁抱不完美,勇敢創作吧! 持續600多天的創作是怎麼達成的呢?堅持自然不易,起頭更是困難。12月11日晚間,「叮咚咚創作研究室」的三位創作者:徐晟軒、陳漢寧以及黃新來到創意實驗室,分享自己對於創作這件事的看法,以及作為一個自由工作者的經歷。 對於許多人而言,創作是一種經常的慾望,卻因害怕自己做出來的東西不夠好、不夠完美而放棄行動。對此,晟軒建議放開完美主義,最重要的在於要勇敢開始去做這件事。晟軒說,在創作者剛剛開始的時候,往往因為自己的審美品味會高於自己創作的水平而覺得自己做出來的作品不及格,因而失去了創作的勇氣,反而永遠難以達到自己的理想水平。漢寧則分享自己在創作時的瓶頸經驗,之後加入叮咚咚創作研究室,在同儕的鼓勵下,重拾對創作的自信與勇氣。 除了勇敢地開始第一步,漢寧認為「堅持」能使我們明白創作對於自己的意義。在這個學期,X學院和「叮咚咚創作研究室」的指導老師──傳播學院林玲遠老師合開的課程「圖像、影像與創新傳播」中,要求每人每天都要畫一幅圖上傳到公開的Instagram,對同學來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天堅持創作不單單是為了技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從大量的創作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創作類型,也能夠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創作。 至於黃新,林玲遠老師笑說他是整個叮咚咚創作研究室的大師兄,他的分享重點在於另外一種創作的思維以及如何做一個自由職業者。他說,比起一般技職體系出身的設計者,政大學生的優勢在於創作的核心思想與內涵。為此,他用漫畫家McCloud的例子來說明,通過分析創作的層次與方法,展開更深的思考。 同時,黃新也十分坦承地分享自己的接案經歷,例如作為一個自由接案者的收入曲線,如何拓展案源和曝光自己,以及需要什麼樣的特質等。他提到,雖然短期來看這樣的收入不穩定,但是長期來看卻是一個有著穩定收入的職業,而且會更加地不安於現狀,在這個不確定的社會中能夠更快地調整自己。重要的是要勇於將自己的作品發表在相關的平台上,不要害怕展現不完美。 這次的講座分享對於想要創作的同學們來說,無疑是破除了他們心中許多的壁壘,幫助他們可以擁抱或許現在還不夠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創作者。 (攝影、撰文/學院記者 楊瀚文) 觀看更多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pg/xcollege.nccu/photos/?tab=album&album_id=1732915173480830... Read more...人文轉譯平台交流座談會 匯集跨域靈光December 11, 2018學院活動人文轉譯平台交流座談會 匯集跨域靈光 X學院自成立以來,承襲了許多校內單位的寶貴資源與經驗,並發展出「實驗未知、轉譯人文、共好師生」的三大主軸。其中,「轉譯人文」指的是在人文的基底上,找到最適合的表現方式(如數位科技或工藝技術),優化核心內涵的內容或形式。 為了具體化「轉譯人文」的做法,12月11日的中午,X學院邀集了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專家學者們,舉辦了「推動人文轉譯平台交流座談會」,希望藉由跨專業與跨領域的對話,來激發出不同的火花與靈光,並且展開教學與實務之間的合作。 座談會的參與者包括:X學院執行長李蔡彥老師;政大中文系高莉芬老師;政大廣電系林玲遠老師;政大資科系廖文宏老師及廖峻鋒老師;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王台瑞老師;學院咨詢顧問陳惠琪學姊;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王騰崇執行長;甦活創意人文品牌張庭庭總經理。 雖然與會者的專長與背景各異,但在交流過程中,參與會議的老師們都從其他人的經驗中得到了不同的靈感火花,更重要的是,對於教育的理念有十分強烈的共鳴。 談到教育現況,有許多老師表示,對於現在的學生而言,在資源豐沛的環境下想要學習各式各樣的技能並不是難事,難的反而在於如何啟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以及持續運作的動能。學生其實最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是問題在於長久以來的教育框架將學生困在了一個不敢邁出去的境況中,因此大學教育與老師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學生找到身上封印住的開關,走出不一樣的路。 換句話說,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生命經驗的連結,理解到自身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相互呼應(道),並加以轉化投入實作(術),這兩者該如何相輔相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明白了「道」的部分才可以理解學習的意義,再融合其他工具,才能夠展現出更有深度的一面。這也正是X學院在探索工具性的領域互動時,仍然不忘記對於人文追求的原因。 有了對教育的理念共鳴,各位老師更進一步討論學校如何與產業更好地交流,包括引入業界的專案融合課程、改變授課方式、開放學生參與課程設計、舉辦各主題工作坊等,進而形成業界─教師─學生的緊密合作網絡,「道」「術」並重,打開更大的跨域視野。 最後,張庭庭總經理指出,現在已經不是「行行出狀元」,而是「狀元出行行」的時代。唯有將各式各樣的想法、知識、能力與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碰撞,才能夠產生屬於自己的路。而這一點與X學院強調的「實驗未知」不謀而合,未知不是恐懼,反而是前進的動力。 這次的座談會對於整個「轉譯人文」的主軸來說只是一個開始,但已誕生了許多寶貴的火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愈來愈多的靈光將會出現,成為所有參與者寶貴的財富。 (攝影、撰文/學院記者 楊瀚文) 觀看更多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pg/xcollege.nccu/photos/?tab=album&album_id=1732912073481140... Read more...跨域旅程講座紀錄──勇敢跨越領域,看見更大世界December 10, 2018學院活動跨域旅程講座紀錄──勇敢跨越領域,看見更大世界 12月10日上午,在創意實驗室舉辦了「數位互動敘事:一場跨領域的旅程」分享講座,邀請到校友吳蕙盈學姊帶領同學們一同探尋她跨領域學習的歷程。 蕙盈學姊在大學時主修英文系,同時輔修資科系及風管系,畢業後進入數位內容碩士課程學習,後來又前往法國雷恩第一大學/法國國家資訊暨自動化研究院進修,取得了資訊科學博士學位,目前在法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進行多媒體敘事、人工智能以及3D虛擬實境等面向的研究。 蕙盈學姊如此經歷聽來似是「神人」般遙不可及,但一切旅程正是始於她對跨領域學習的興趣,而且是自然而然的、環環相扣的歷程。將不同領域的知識、技術或意念,通過某種方式連結,不單單是X學院的精神與追求,更是這個變動不安的社會向我們提出的挑戰。 正如蕙盈學姊所說,跨領域所帶來的是一個更大且更有可能性的世界,勇敢跨出自己舒適的專業,去接觸另一個領域,將會有意外的收穫。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初的兩三年是最困難的,因為要面對一個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以及思考方式(如英文與程式語言)。因此,對於初入者來說,很容易就會有很大的挫敗感而不能夠堅持下去。而她依據自身經驗為同學們提供的建議是:除了堅持,還要學會調整心態,不要期望自己在一開始就能夠學得很好,重點反而是在於認真去感受新的領域是否是自己所喜歡的。 除了心路歷程分享,蕙盈學姊也展示了許多如何將媒體與數位結合的案例,例如使用電腦程式來幫助導演剪輯影片或分析影片中人物的情感,簡化影片繁複的技術過程,好讓創作者能更加集中精力在其他的創作層面。她也提到,在她將人文內容結合科技應用的過程中,過往英文系的訓練提供了她快速閱讀文獻以及好好說故事的能力,正是過往跨域學習的經驗帶給她的禮物。 最後,學姊也勉勵大家要多多嘗試跨領域的機會,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因為跨領域的學習將會開啟一個更加具有可能性的世界,而這也是X學院希望能引領政大同學們看見的風景。 (攝影、撰文/學院記者 楊瀚文) 觀看更多相片:https://www.facebook.com/pg/xcollege.nccu/photos/?tab=album&album_id=1732907846814896... Read more...X學院駐室團隊期中交流會 花絮November 21,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駐室團隊期中交流會 活動介紹: X學院從籌備期以來,就以藝文中心三樓的創意實驗室為發展基地,汲取了許多養分。這個學期,我們延續創意實驗室一貫傳統,開放學生以專案實作企劃進駐創意實驗室,成為「駐室團隊」,探索與發展更多創造、創作、創新與創業的可能性。 本學期進駐的四組團隊:「壞甜點」、「春秋茶室」、「一千零一」、「不敢說話的書店」,發展的內容觸及料理、品茶、空間、書本、植物等多元面向,將於學期末舉辦成果聯展,透過展品、分享會、圖文紀錄、體驗活動等形式,展出本學期的專案實作成果。 11/19 上午,團隊們舉辦期中進度交流會,彼此分享目前執行的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難,也請到學院執行長李蔡彥老師以及副執行長曾守正老師參與,給予團隊們許多寶貴的、實際的建議。 交流會後,成員們也各有不同的心得收穫。有人說得以藉此重新審視計畫;有人說雖然壓力很大但也更明確了方向;有人說接下來要繃緊神經好好思考下一步,也有人說,就算用了再多工具和語言輔助,仍無法完整表達自己在創作世界裡的想法和意圖。正是這樣,所以交流、分享、討論、相互肯定和彼此挑戰,都是非常重要的。 學院的創意總監,也是創意實驗室的催生者──傳播學院陳文玲老師曾說:「創意實驗室並非從最開始就是創意實驗室,而是每一個來到這裡的學生,組成了創意實驗室。」正是因為學生喜歡在這裡找創意、在這裡做實驗,於是這裡才成為了學生願意停留、能放鬆身心的創意實驗室。而駐室團隊的各種主題,正是反映了我們對於未來的共同想像,試著在這些想像尚未於真實世界發生之前,嘗試一些方法,讓它們提早實現。同時,這也是X學院以及創意實驗室存在的最大意義。 --- 看更多交流紀錄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xcollege.nccu/posts/1697351250370556?notif_id=1542771656980766¬if_t=page_post_reaction 壞甜點:https://www.facebook.com/whysweetmonster/ 不敢說話的書店:https://www.instagram.com/icanspeaknothing/... Read more...【共好師生】X學院 教師社群活動November 18,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一主題:自由書寫與肢體探索工作坊 活動一介紹: 時間:107/12/6(四)12:10-14:00 地點: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 講師:唐京睦,政大廣電系畢業,現為ANIUS肯園創意發展部體驗規劃師。 我們的身體起起伏伏像蓊鬱的山林,藏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有些故事還在成長,有些未被言說,還有另一些被深深地藏在平常看不見的地方等著破口。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活在理性的運作之中,我們跟身體並不熟,所以當然看不見那油然而生的歡愉,也容易忽視那些等待著療癒的傷口。在這堂工作坊之中,我們會體驗幾個簡單的身體工作方法,幫助你好好感受身體的引子,完全不需要高超的身體技巧,但這些細微的差異,我們會透過書寫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誠摯邀請你來動一動、笑一笑、寫一寫,然後聽一聽屬於你身體的故事。 活動二主題:芳香骨盆滋養工作坊 活動二介紹: 時間:107/12/19(三)12:10-14:00 地點: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 講師:陳巫琪,具有十四年芳療身體工作經驗,運用植物的力量與雙手的溫柔探索生命。 這次工作坊即將進入到冬至這個節氣,自古就有禦寒、安身、靜體、養氣的習俗。而能夠好好養氣關鍵在於骨盆這塊區域,骨盆是我們創生的原初地,是我們身體主要滋養力量的來源,但同樣骨盆也乘載了我們各式各樣的情緒以及因為長期的姿勢歪斜,讓骨盆力量被壓抑住,失去對生命的創造力,這次讓我們藉由植物的芬芳重新與骨盆這塊區塊連結,重新找回安身靜體的滋養力量。 以上活動歡迎本校所有教師、同仁一同參與體驗,欲報名者,歡迎來信linsh@nccu.edu.tw或撥打校內分機62603,洽詢學院助教林小姐。... Read more...【共好師生】X學院 學生社群活動November 16,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一主題:創作講壇──打破創作的完美主義 活動一介紹: 時間:107/12/11(二)19:00-21:00 地點: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 講者:叮叮咚創作研究室 黃新、陳漢寧、徐晟軒 共同主持人:傳播學院林玲遠老師 你喜歡創作嗎?你想創作嗎? 相信不少人都有著創作的慾望,但是在實際行動之前,就因為害怕自己缺乏能力與天份,看到許多亮眼的作品之後便卻步,遲遲無法邁開腳步追尋創作之夢。 其實,現在,你就可以踏上創作的旅程。 活動詳情與報名:https://moltke.nccu.edu.tw/Registration/registration.do?action=conferenceInfo&conferenceID=X15053 活動二主題: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無人機初體驗和程式控制工作坊 活動二介紹: 時間:107/12/15(六)10:00-17:30 地點: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 講師:黃彥庭、宋如泰,現任科技部「前瞻無人機智慧系統:核心技術研發與情境應用展示」計畫專任研究助理 空拍機在這幾年話題不斷,相較於傳統的遙控飛機,多軸飛行器的穩定性和自由性更有優勢,只要讓飛行器搭載相機,就可以擴大你的視野,讓你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 活動詳情與報名:https://goo.gl/forms/0u0qRJ4MqYJdeUI72 若對以上活動有任何問題,請來信至linsh@nccu.edu.tw或來電(02)29393091#62603 洽詢,謝謝。... Read more...X學院開幕式 活動花絮October 4,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開幕式 活動花絮 活動介紹: X學院在107/10/1(一)舉辦了學院開幕式,邀請大家一起來創意實驗室瞭解本學院的三大核心精神:「實驗未知」、「轉譯人文」、「共好師生」,以及共同想像更多未來的可能性。活動內容包含本學院介紹、107-1工作坊課程介紹與報名,以及107-1駐室團隊的計畫報告。 活動紀錄:https://www.facebook.com/pg/xcollege.nccu/photos/?tab=album&album_id=1637973022975046 學院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xcollege.nccu/... Read more...X學院開幕式September 17,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開幕式 活動介紹: 人文創新數位學院正式開張了!學院妖怪邀請大家一起來瞭解本學院的三大核心精神:「實驗未知」、「轉譯人文」、「共好師生」,以及共同想像更多未來的可能性。活動內容包含本學院介紹、107-1工作坊課程介紹與報名,以及107-1駐室團隊的計畫報告。現場敬備茶點,快來和各路小妖們交流同樂! 報名由此去:https://bit.ly/2MBFphO... Read more...X學院入門儀式【未來一萬日】體驗營隊 活動花絮July 18,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入門儀式【未來一萬日】體驗營隊 活動花絮 活動介紹: 指南山上有四隻古老的妖獸沉睡著: 「審美」有一顆大大的心, 「創意」的一雙爪子總愛東摸摸西摸摸, 「數位」長著一條伸縮自如的尾巴, 「敘事」隨時準備要張開嘴巴歌唱。 今年夏天,妖獸們從長長的睡眠中醒來,夢卻還沒作夠, 於是找來一群小妖獸,陪牠們一起作了一場一萬日的夢。 在夢裡面,牠們對彼此說話、一起遊戲、比手畫腳、共同創作,經歷了一場虛實交雜的冒險夢遊。 夢境紀錄:https://www.facebook.com/pg/xcollege.nccu/photos/?tab=album&album_id=1530564760382540 學院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xcollege.nccu/... Read more...X學院聯合獻映 成果紀錄July 18,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106-2聯合獻映】成果紀錄 活動介紹: X學院106-2開設「創意與設計」及「創意溝通專題:X計畫」兩門課,搭配十二門主題工作坊、七組駐室團隊,共計八十位小妖怪聯手呈現數不清的作品。為期三天的展覽中,集結了八組動態展演以及三十多件靜態展品,包含繪畫、書寫、舞蹈、肢體、表演等。更多精彩紀錄,請至以下連結觀賞~ 成果紀錄:http://bit.ly/2uvFaPe 學院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xcollege.nccu/ ... Read more...X學院入門儀式June 7,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入門儀式】7/1~7/2 活動介紹: 進入狂想之門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透過36小時的密集體驗,接觸不同的創意與創造力工具,並用它們說(或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請上政大聯合報名系統搜尋「X學院」,從此,門後的異想世界開始轉動。 活動說明: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03388129848705/ 報名網址:https://goo.gl/nFegrW... Read more...X學院聯合獻映June 7,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聯合獻映】6/20~6/22 活動介紹: 「創意與設計」及「創意溝通專題:X計畫」兩門課、七組駐室團隊、十二門工作坊、八十位小妖怪聯手呈現數不清的作品,身體、食物、畫筆都是玩具,歡迎你一起來裝神弄鬼、假仙假怪。 活動說明: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03388129848705/ 報名網址:https://goo.gl/nFegrW... Read more...X學院 x 唐獎|設計講座:蓋一本書April 13, 2018學院活動活動主題:X學院 x 唐獎|設計講座:蓋一本書 活動介紹: 「我喜歡以非典型、像建築而非平面設計的方式蓋出一本書。」── 荷蘭知名書籍設計師IrmaBoom X學院與唐獎合作,邀請「德國古騰堡獎最年輕得主──Irma Boom」來到政大,分享她是如何運用創意「蓋」出一本本形式特殊的書籍。並會由「X書院總導師」陳文玲導讀,引領大家與設計師展開最貼近彼此的對話。 而由學生團隊所啟動的聲音互動設計與甜點食物設計,更為現場注入大膽的實驗精神,突破人們對傳統講座的期待,強調有機、驚喜以及參與者的重要性,讓藝術與設計自然地在空間中流動。 邀請所有對設計、藝術實踐、跨媒材實驗有興趣的人參加! 了解更多活動詳情請至: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4180376617616/ 名額有限報名請至:http://moltke.cc.nccu.edu.tw/Registration/registration.do?action=conferenceInfo&conferenceID=X14260... Read more...